研究发现 DNA 损伤是导致年龄相关性黄斑的关键因素
由加州大学欧文分校共同领导的研究小组发现,视网膜中累积的 DNA 损伤是导致年龄相关性黄斑的一个关键因素,针对特定的视网膜细胞类型可能带来减缓或阻止病情进展的治疗方法。
每年约有 20 万美国人患有 AMD,它是 50 岁以上人群失明的主要原因。AMD 有两种形式:湿性 AMD 可用成熟的疗法治疗,干性 AMD 则缺乏有效的治疗方法。
这项研究最近发表在《衰老细胞》杂志上,揭示了衰老的标志——DNA损伤如何损害视网膜功能并加速视力丧失。
“我们的研究结果强调了 DNA 损伤修复在维持视网膜健康以获得良好视力方面发挥的关键作用,”共同通讯作者、加州大学欧文分校生理学和生物物理学副教授 Dorota Skowronska-Krawczyk 表示。“由于年龄是 AMD 的最大风险因素,因此深入了解眼睛衰老的潜在生物学对于开发有效的治疗方法至关重要。”
视网膜是位于眼球后部的感光组织,消耗的氧气比身体中的任何其他组织都要多,并且依靠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层才能正常运作。视网膜暴露在光线和剧烈的代谢活动中,使其极易受到氧化应激和 DNA 损伤的累积,而这一过程与衰老密切相关。了解视网膜和视网膜色素上皮之间的微妙关系以及驱动与年龄相关的变化的基本机制对于开发对抗 AMD 的新方法至关重要。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